简体中文 | English

直击在广非洲人生存现状:偏见与温暖并存丨校友风采

2020年09月27日

"现在,中国是我的家,我哪里也不会去。"

融尚南希伙伴校友 Andy 目前就读于北京京西国际学校的高二,暑假参与了在广州调研非洲人生存现状的项目。Andy 整理了自己的这段经历,想向我们展示“它如何为我的成长过程添加了一颗闪耀的星星”。

img1.jpg

2020年2月27日,《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出,就受到了强烈反对。反对的声音中,出现了许多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言论。

广州作为全国外来移民数量最多且有大量黑人聚集的一线城市,也分分钟躺枪。有网友表示,“清理掉广州黑人吧”。但这些网友或许并不知道“广州黑人”生活与工作的真实状况。

根据广州市公安出入境部门数据,截至2018年9月,全市有临时住宿登记记录的非洲国家人员34.7万人次。小北、三元里一带聚居着大量非洲人群体,街道两旁开着不少阿拉伯菜和非洲菜餐馆,因而这里又被称为“巧克力城”。然而,由于法律的限制以及肤色、语言等方面的巨大差异,非洲人在广州的融入情况并不乐观,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法律限制和地方管制问题,也有中国民众对非洲人群体的误解与偏见。

我们一生的成长过程中都在不停寻找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寻找自己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角色。正是为此我们才会去学习、去旅行、去阅读。我们通过了解他人的生活与成就,将其作为参照物,找准自我的中心。“他人”好似夜空中的繁星,指引着我们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中前行。

2020的上半年,整个世界都被新冠疫情笼罩着。然而在美国,疫情随着另一场危机共同爆发:由乔治·弗洛伊德之死触发的对种族歧视的抗议。身为拥有美国国籍的人,我对于这一话题也是非常关注的,这一期间我也向自己提出了一些问题:美国种族歧视的争议,是否是随着一带一路发展,非洲人步入中国国门,也即将拥有的话题?几个月后,我得知了有前往广州调研的计划,便决定要抓住机会,去经历实地调研的过程。

初到广州,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立刻投身于调研与研究,而是认识随行的人们。大概三十多个人聚集在一个屋子里,大到大三的大学生,小到初三的同学;许多来自中国各个城市,也有些刚从美国回到中国;有些是美国寄宿校生,有些是国际学校的同学。我们虽然都是中国人,但是在简单的自我介绍与交谈中,便能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来到广州的目的更是每个人独有的。

img2.jpg

实地调研的第一天,我们前往广州的三元里街区,广州非洲人聚集区之一。我们到访了当地的商贸市场,这是疫情前非洲人与中国人共同交涉、摆摊、贩卖商品的商城。

我们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那些门口的保安与巡逻,检查体温的工作人员,好像总有对非洲人无意识的偏见。许多中国人在口头上会说他们不抱有歧视性思想。但如果没有,那他们为什么会拦下正在排队的非洲人,寻求可靠证件呢?如果没有,那他们为什么会让非洲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检测体温呢?几个小时后,当我们离开商城时,我们脑海中的问题与困惑,反而增添了许多。

后来,我们有幸能够邀请到几位非洲裔的嘉宾。

暨南大学的德安向我们道出了他在广州被歧视的经历。他走在街上或在乘坐公交车上时,不时注意到人们从他那里慢慢的挪开,或走到街对面,以防止走过他身旁。

Jasmine,一名在广州国际学校工作的老师,说她的学生有时不愿意接受她所教的课程,“我不认为你能够很好地教授黑人历史,我需要另外的老师来教课”。她说这让她有时感到她不被她的学生所接受和平等地看待:不光是作为一名老师,还是作为一个人。

img3.jpg

但与此同时,我们逐渐意识到,在广非洲人的经历,他们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并不是“好”或“不好”那么黑白分明的。Jasmine 说她初到广州时想做一次纹身,当时她一句中文也不会说,只知道说“你好”。但是她结识了一个做纹身的师傅,对她十分慷慨。他包管了她的行程,专门负责她的接送。在做纹身的时候通过手机上的软件互相沟通,谈起各自的兴趣爱好。纹身做完,Jasmine 刚要走,却又被他拦了下来,邀请去吃饭。她没想到,竟然是他全家一起做出的盛宴,有鱼有肉,让她惊呆了。Jasmine 说,“这永远都会是我在广州最好的一次经历”。

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见证了在广非洲人与中国人的复杂关系,结识了许多在广非洲人朋友。在了解到两种来自两块大陆,身处两种文化,表面两种肤色的人们是如何往来时,我们以最真实的渠道认识了地球另一端的人。他们的经历、背景与生活,让我们得以为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进行重新定位。

这种生活上的改变或许只有 Ogbonna,广州尼日利亚社区的总统能够完美地形容出来:“的确,广州的生活并不是完美的。我们需要面对谋生与承受一定程度的歧视所带来的压力。我初到广州时,本准备只待上半年。但是我如今已经在广州住了二十年,有了一个中国的妻子。如果二十年前,我意识到中国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那我便会很早以前就回到尼日利亚去了。现在,中国是我的家,我哪里也不会去。”

正如 Andy 自己所说,这段经历让我们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也找到自己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角色。

在这段经历中,Andy 的成长有目共睹,从 Andy 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公民”的理念:拒绝成见,拥抱多元文化,扎根本土,放眼国际,紧扣一带一路,促进中非对话;关注时事热点,助力政策建议;多重视角理性思考,倾听在广非洲人的真实故事,用理性和同理心拥抱世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融尚南希伙伴立场。

融尚南希伙伴还有许多为同学们个性化定制的背景提升项目,专门针对12-18岁中学生的学术能力、研究及参与水平而设计,背景提升数据库项目涵盖超过20个领域,遍布全球6大洲。

我们期望为孩子们寻找更好的活动资源,搭建更具影响力的自我展示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探索和实践中培养孩子的社会使命感,为孩子们的名校申请助一臂之力。点击链接了解详情:独家!8项中学生背景提升项目首次对外开放,助力收获顶尖offer

在线营销
live chat
在线客服系统
web对话
web聊天
客服软件
live chat
web对话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