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选择国际教育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丨伙伴专栏

2020年06月26日

做教育,不是做留学。

img1.jpg

Hi,又到了每周五的伙伴专栏时间,今天我们请到了融尚南希伙伴早规划专业团队的幼小教育专家蓝琼老师,她将会结合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给大家带来自己对国际教育的看法、自己儿子申请路上踩过的坑和对正在申请留学的家庭的建议。

img2.jpg

融尚南希伙伴早规划团队,幼升小专家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留美男孩妈妈
原北师大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常务副校长
拥有20年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10年北师大幼儿园幼小教育专家
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海淀区优秀教师、北京市综合素质评价先进个人

img3.jpg

我,一个在体制内兢兢业业工作了2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终于在2017年学期末辞职了。

为什么?周围的人都惊诧不已。

因为,我终于意识到,教育者本身即教育,她的认知、阅历、学识及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法会形成一种教育环境和意识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未来。而我,一个从学校到学校,从一个象牙塔到另一个象牙塔的单一职业经历,面对现在的时代,还有什么底气理直气壮地去教育那些在全球化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还有什么资格去对那些受过良好国际化教育并有着丰富阅历的家长指指点点?

教育者最重要的是需要不断的自省,并马上行动。于是,我想到辞职,不是不再做教育,而是希望通过变化角色,打破舒适圈,让自己能身体力行地体验孩子们即将面对的未来和时代,用改造自己来获得更多元的认知。突破局限,更好地做教育。

当然,我的辞职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同年,我儿子也即将离开10年公立体制,转轨国际教育,到美国去读寄宿高中。我和他说,我们都即将面临新的人生,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有更多选择,但充满不确定性、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和智慧的人生,我们都要加油。

三年下来,我认为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一个是我自己的职业经历在融尚南希伙伴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完善,特别是对国际教育的理解有了更专业的认识。另一个方面,儿子去了美国,变得更成熟、更有主见、更爱家了。

我一直坚信一个道理,教育是实践,想改变就得去做。正如当时毅然让儿子从体制内出来直接去美国读书一样,我希望他除了学习方式、知识体系的丰富外,更重要的是意志品质、文化视野、价值判断等综合能力的改变。既然改变,就要彻底,那就让他直接在环境中去改变吧。

img4.jpg

我到融尚南希伙伴是一个很偶然的机遇。当时,我正在为儿子申请美高过程中,被他超有主见、超坚持的态度困扰,试图找一个专业机构协助申请。这时,有朋友给我引荐了 Nini。

对于 Nini 的教育背景,我非常满意,因为中国家长都有深入骨髓的对名校的执念。后来,见到她以后,我更对她“做教育,不是做留学”这个理念打动。果然,她见到我儿子以后,不但没有帮我说服他改变主意,而是用支持的态度坚定了他的选择。

再后来,Nini 邀请我到融尚南希伙伴一起做教育,我当时还觉得奇怪。我说,“我的整个职业经历都是公立学校,英语也不行,我能来做什么呢?” 她说,“来做教育呀!融尚南希伙伴不是一个只负责把孩子送出去,拿到名校 Offer 就不管的机构,我们是一个除了希望把孩子能送出去,还要保证他能很好的适应、有足够能力应对国外生活各种变化的机构!”

是呀,教育是帮助孩子过好一生,我愿意选择与拥有这样理念并且负责的一群人在一起!

img5.jpg

说这句话,真的不是因为我在这儿工作所以故意做广告。这是因为我在儿子申请美高过程中踩过太多坑,留有太多遗憾而发自肺腑的一句话。

儿子的申请经历,充分显示了当年的我,一个对国际教育没有全面认识的母亲的无知,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是极其专业的,作为家长真的是要对专业报以敬畏,最好是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只有这样才会实现自己的预期。

无知一:美国的学校都是好的

身为一个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背靠北师大平台,一直以为自己还算懂教育,在教育方面也是见过世面。但是,在儿子申请美高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我以前看到的很多东西,储备的很多认知其实带有片面性。

比如对美国教育的认识。我一直以为自己有天然的优势:一个是因为身在北师大,有很高的学习视野平台;另一个是外派到朝阳办学,又到了北京国际教育最好的区,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我的确有很多机会接触到优秀的国际教育案例和亲自拜访学校,于是,我就想当然认为,美国的教育都是好的。

其实,我忘了一件事,站在政府平台经历的教育交流和民间择校是两回事。说白了,就是站在北师大和朝阳教委两个政府平台所看到美国教育优势并不能代表美国教育的全貌。换句最简单的话说,美国的学校也不全都是好学校,所以,我最大的心得就是,在计划让孩子出国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真的了解学校情况的人来把关和推荐,同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由专业的人带领去亲自访校和考察。到了融尚南希伙伴才知道,其实美国早就有这样的职业,这种人就是 IECA。

无知二:找熟人而非找专业机构

在儿子申请的过程中,我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通过熟人来申请学校。

儿子的一个初中英语老师后改行到美国做留学顾问,因前期她在国内教过孩子,并且是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所以自然地我们对老师就有信任,于是聘请她做了孩子的留学顾问。

当然,随着申请的推进,问题也随之产生。比如,这个老师其实刚到美国没多久,我们发现她推荐的学校好几个自己也没有去过,带我们访校时和我们一样,第一次拜访。再比如,她住在美国东部,推荐给我们的学校,只能是离她家近的学校,并不能根据我儿子情况做更大范围的资源匹配。最重要的一点,这也是因为我到了融尚南希伙伴以后,对比才发现,她是一个人一个队伍的做法,并且她同时接了很多学生,所以从精力的投入到个性化的关照都没办法保证。

所以,后来当我看到融尚南希伙伴为每个申请的学生成立不同专长的教育顾问团队,定制化地打造孩子申请规划路径以后,我感叹自己真是认识融尚南希伙伴太晚了!

无知三:没有提前做国际教育规划

其实我儿子在准备去美国之前,我们最初的想法是想让他在国内就读像乐成、常熟的 UWC 这样的国际学校。但是,在申请过程中,第一关,要上交托福和 SSAT 成绩,我们就被 PASS 掉了,因为我们根本交不出来。

为什么?因为我们一直走的是公立学校路径,大家一窝蜂考的都是 KET、PET,完全不知道申请国际学校和留学美国要交 SSAT 和托福成绩。并且,对于英语学习,我们当时也不明白这些考试之间的区别和用途到底在哪儿。

另外,对于国际课程体系,我们也没有提前做功课,也并不知道每个课程体系的优劣势,对应的能力培养点,对应的留学国家等这些基本常识,所以最后搞得很被动。

好在后来终于,我们选择直接去美国读高中了,因为我终于知道,美国高中是培养孩子基础学术能力和发现自己优势的最后阶段了,我当时就希望他能利用高中阶段适应美国的学习方式,培养基础的学术能力,最好是在上大学前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

如果时光倒转,我会选择更早为孩子做教育规划,以始为终地科学规划孩子的学习成长路径。

img6.jpg

最后,借助专栏,我还想对那些想让孩子出国接受国际教育的家长说几句我的建议:

1. 出国留学,一定想好为什么,不能盲目

来融尚南希伙伴这些年,我也接触了一些想把孩子送出国的家长。我发现,其实很多家长对于为什么送孩子接受国际教育,非常盲目。有些家长认为,中国的主流教育是应试教育,国外的教育是素质,所以要把孩子送出国;有些家长是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看别人家孩子上国际学校、出国,他认为,我条件也不差,我的孩子也要去;还有,这是不小比例,就是躲避中高考,觉得孩子在国内中高考太累了,太耽误时间了,国外教育不以考试做唯一评价,学习是快乐的、轻松的,所以我要把孩子送出去。

面对这样的家长,我想说,你太不了解国外教育了,如果抱着这样的心理,我想未来您一定会有巨大落差,关键是孩子在您这样的心理下,他们正好找到了不好好学习的理由。

2. 选择国际教育其实是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公立教育,体制内教育说白了是一种我们都熟悉的教育。虽然应试,但是路径清楚简单,没有太多选择,学生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往前走。对家长来说,也特别省心,甚至您不用多想,孩子就可以这样一路走下去。

但是国际教育可不一样,那是由选择题组成的生活方式,没有固定公式、没有标准化、没有复制性,而是个性化的教育路径。所以,家长永远会面临选择题,我们永远都需要根据孩子的成长状态进行调整。因此,也需要家长有更高的认知能力,更具有学习力。

说起来好玩,在咨询过程中,有一个家长曾这样问我:“蓝老师,我以为出国留学,我就省事了呢,怎么感受我现在更不知道怎么办了呢?” 哈哈,我当时回答她,当然,申请留学是一个非常个性化教育路径,当然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我们 DIY!

3. 需要具有经济能力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优质的教育资源都是稀缺的,竞争是强烈的,争夺是残酷的,所以在为孩子设计国际教育路径时,家长也需要更多的经济储备。

4. 如果孩子要接受国际教育,必须从现在开始就特别培养的能力

如果想让孩子接受国际教育,作为家长一定要从现在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英语能力和人格的健康。

这里说的英语能力,不仅是简单的听说读写,而必须是能深度阅读与写作、表达的能力。

人格这个词语,不是一个表象的词语,他是一个人心理层面的东西,和我们所说的行为、外在不一样。比如,对人有礼貌,见到老师要问好,这个都不是人格。人格包括认知、情绪、气质、性格、动机等,它决定一个孩子面对问题是如何思考,如何反应的。

比如我们的情绪就是,情绪是生理机制,并且它不是在一个人高层次的大脑皮质区运作,而是在边缘系统这些低层比较原始的脑区在运作。那么,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人类的情绪比动物好不到哪儿去。比如,你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虽然知道不应该生气,不应该对孩子吼叫,但是你就是忍不住,因为,那是一种本能的反应。那么,大家会说,那我改不了了吗?可以,但是会很难,因为如果知识的学习跟你原来的内建人格不一致的时候,学习的效果很有限。

所以,我想说的是,一定要重视孩子人格的健康养成,这个东西会让您的孩子以后走向世界的时候,去面对那么多未知世界的时候,有一个最底层的健康。

好了,今天说了这么多,有空下一次再聊!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正在申请或还在犹豫阶段的家庭带来一些帮助。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融尚南希伙伴2020届录取榜 | 最全榜单来了!

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
中国式“听话”如何成为孩子成长中的绊脚石

img1.jpg

在线营销
live chat
在线客服系统
web对话
web聊天
客服软件
live chat
web对话
live chat